【广州日报】林如鹏:发挥侨校优势,高质量书写“侨”文章

广东与广州先后召开的兔年新春第一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冲锋号”,教育领域会有怎样的担当与作为?如何将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变成“实景画”?近日,广州日报采访了广东各大高水平学校的书记、校长,听听他们的回答。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催人奋进,我们干劲满满!”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未来,暨大将构建“三地五校区”协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格局,为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全方位服务广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番禺校区二期建设是重中之重,将极大拓展暨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一代代敢闯敢试的广东人下南洋、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开辟了新天地,也厚植了广东“侨”的优势。暨大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来源于“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思是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林如鹏介绍,办学117年来,暨大因侨而建、因侨而兴、因侨而强,全面实施“侨校+名校”战略,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不断擦亮百年侨校金字招牌。

(暨南大学)

林如鹏表示,暨大将继续坚持侨校办学特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和广东发展服务,高质量书写“侨”文章。

具体来说,学校将健全立德树人机制,培育祖国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以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港澳台侨人才;加速提升华侨华人、华商经济、华文媒体、华文教育、华文文学研究“五华”学科建设水平,打造一流的涉侨优势学科平台;高质量建设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等三个国家级智库型研究基地,打造具有侨校特色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智库平台。

拓展办学空间,做强发展增量。当前,暨大已形成“三地五校区”协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林如鹏特别提到,番禺校区二期建设是重中之重,番禺校区二期建设以世界一流药学学科群、光电信息学科群、生态环境学科群及高端智库建设为牵引,重点打造“五个中心”——海外人才培养中心、科教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中心、国际合作中心、中华文化传播中心。

“聚力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新生长点,力争将其建设成为承载暨南大学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引领性的一流大学校区。”林如鹏说,通过番禺校区二期建设,暨大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将迎来更大的提升和改善。番禺校区二期建设将极大拓展暨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深度与广度,为推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贡献“暨大力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婧 通讯员:苏倩怡

图片由学校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翁淑贤

原文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id=1974193&site4=&columnID=387#/detail/1974193?site4&columnID=387

责编:苏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