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落户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首次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聚焦世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旨在为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的顺利实施作出贡献,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智慧的重要使命。

历史长河中,中国发明的陶瓷、制茶、玉器、丝绸染织、木雕砖雕、造纸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凝结了中华工匠薪火相传的劳动智慧与审美意识,还为当时的世界带来经济效益,是艺术、科技、商业有机结合的人类共享财富。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教席陈平教授提出,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在现代传承过程中,这些曾熠熠生辉的技艺面临很多困境:如何既确保传统工艺原汁原味,又符合现代市场与审美需求?如何使青年传承人意识到传统工艺的价值?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并为从业者带来较好的收入?

“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第30个教席,将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公约,促进全世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推动手工艺人就业及创业。

为此,教席将开展面向传统手工艺人特别是青年、妇女的专项培训,让他们了解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提高其生存技能,让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创新与现代设计创意理念相结合。

教席将聚焦三方面问题:一,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传统手工艺在技术、设计、商业模式等领域缺乏创新能力,如何打破此类传承困境;二,手工艺人专注于各自领域,但普遍缺乏商业能力与创业思维,如何让工艺品适应当下市场;三,女性手工艺人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提升她们的身份与地位。

教席还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与手工艺大师作为专家委员会顾问、专家,体现了教席的多元化合作能力与包容性。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多位专家也获聘为教席专家委员会委员,四位传统手工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获聘为教席大师工作室导师。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牢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殷切嘱托,暨南大学将以教席建设为契机,推进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发展,不断丰富新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式,并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大力推动教席的建设,服务于国家战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项目于1992年设立。截至2023年2月,教席在全球设立了945个,分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暨南大学此次设立的“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是全球唯一一个以研究世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机制的教席。自申办以来,该教席始终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严格遵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约,完成承诺的目标与任务,同时努力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2023-05-29)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099262/6950251

责编:李伟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