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2篇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九期、第十二期分别刊载了我校文学院贺仲明教授《五四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重构》一文、以及宋剑华教授《百年新文学的“新”之释义》一文。

贺仲明教授的文章认为,经典是传统文学的核心部分,在文学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五四作家对传统文学经典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有所保留和选择,更以进化、人性人情和民间等标准,重释和建构了一批新的经典作品。五四时期的经典重构对近代思想和文学观有所继承,但更体现了新的思想视野,是现代精神对传统文学的再度发掘和创造。经典重构为新文学寻找到了与传统文学的密切关联点,有效促进了新文学被大众接受,并给作家提供了民族化的创作资源,从而使新文学避免走向对民族传统虚无化的道路。这种立足于本土去发现和创造现代的方式,走出了“西化”与“化西”的二元对立,在近现代中西文化关系中具有方法学的意义。文学经典对作家创作、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五四时期的传统经典重构尽管也有缺陷,但在今天仍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宋剑华教授的文章作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学诞生100周年的首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中国新文学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面前,充分运用汉语思维的民族文化特性,以及儒家文化的“人和”思想,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该文以翔实的史料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论证,将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置放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理性地阐明了中国新文学的“中国”特性,并条理清晰地分析了中国新文学之所以为“中国”的新文学,就在于民族文化根性不变的简单道理。该文约13000字,将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传统思维,产生深刻与深远的影响。

贺仲明教授是文学院在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从山东大学引进的名师。2015年到岗以来,贺仲明已获批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功入选新一批的“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宋剑华教授近年来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四篇文章。

(社会科学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