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团队在泛血管血栓研究取得新突破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4月13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团队于著名杂志《Stroke》(影响因子:10.17)在线发表题目为“Spatial Proteomics Analysis of Soft and Stiff Regions in Human Acute Arterial Thrombus”的长篇研究性论文。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该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麦鸿成博士后(合作单位: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张添源博士研究生、张涛副主任医师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逯丹副研究员、徐安定教授、曾智军教授为本论文通讯作者。这一项研究通过使用蛋白质组学策略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从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患者收集的两种动脉血栓进行了空间解剖,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促进动脉血栓溶解。

该研究发现,含有纤维蛋白的硬性血栓比富含红细胞的软性血栓需要更多的“拉栓”次数才能实现血管再通。研究还发现,人类血栓的异质性组成对治疗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包括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的硬区域和富含红细胞的软区域。该研究分析了患有心肌梗塞和脑梗死的患者收集的人类冠状动脉血栓和颈动脉血栓,使用了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精确地分离了血栓活检中含有纤维素的硬区域和缺乏纤维素的软区域,并比较了两组硬、软区域之间的蛋白质差异。

该研究发现,硬和软区域之间存在7个常见的蛋白质差异,其中4个上调和3个下调。特别是TGF-β1是显著上调的蛋白之一,与纤维化密切相关。在老鼠模型中,该研究还发现TGF-β1抑制剂可以延长平均首次凝血时间和最终血管闭塞时间。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将TGF-β1抑制剂与rt-PA结合治疗,可以显著增加血流量。因此,该研究对动脉血栓治疗具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血栓硬和软区域的不同组成,开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特别是与TGF-β1相关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空间蛋白组学发现:冠状动脉血栓在硬区域中有独特特征,对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栓的成对分析揭示了特征基因和通路,同时发现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栓中存在一种常见的上调蛋白质)

全文链接:Spatial Proteomics Analysis of Soft and Stiff Regions in Human Acute Arterial Thrombus | Stroke (ahajournals.org)

供稿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校对:张灿城

责编:杜明灿

审核:闭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