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中校长带队调研香港三所高校 分享教育理念共商推进合作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7月3日至5日,校长宋献中率团赴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调研并商讨合作事宜,学校港澳台侨事务办公室人员陪同调研。

7月3日,代表团拜访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座谈会上,郭毅可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强项,表示未来将通过交叉学科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他指出,华侨华人研究是暨南大学重要的学术传统和特色,期待在多学科领域与暨大开展合作,尤其是协同开展新生代华人华侨创新群体研究。

宋献中表示,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卓越且有目共睹,暨南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科差异可以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双方可进一步搭建平台,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拓展在医药、环境科学、光电、传媒等领域上的跨学科研究。暨南大学作为最高华侨学府,承担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的使命。全球有六千多万的海外华侨,对于华裔知名科学家、海外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研究,有益于为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有助于为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会上,双方签订了《暨南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协议书》,拟集合两校优势,在传媒、华侨华人研究、资讯、公共服务等学科开展全面合作,共同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去。

(暨南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协议书)

7月4日,宋献中受邀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校长论坛会议上,宋献中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主题,畅谈了高校教育中需要处理的五点关系,即大与小、宽和窄、硬和软、合与分、根与叶的关系。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培养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具有爱国情怀的青年人才。对本科生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塑造梯形人才;针对研究生培养,以高精尖为导向,打造T型人才。将自然科学硬科学和人文社科软科学建设综合起来,解决自然科学卡脖子的问题,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学生,采用同向融合,分类培养,分流教学的方法。基础学科是根,应用学科是叶,把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7月5日上午,代表团拜访了香港教育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教授、候任校长李子建,教授、候任副校长郑美红,协理副校长周文港接待了代表团。李子建介绍了香港教育大学的历史和学校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他期待双方在人才培养、华文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

宋献中表示,香港教育大学专注公共教育,历史悠久,暨南大学也始终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培养了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为港澳地区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双方高校的优势,可在三方面探索合作的可能性:一是拓展思路,开展联合培养培训项目,促进学生就业;二是探索华侨教育合作,共同培养海外华文教育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强在环境科学、信息网络安全与管理等领域开展学科合作,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暨南大学代表拜访香港教育大学代表)

供稿单位:国际交流合作处

文、图:汪聪

校对:徐非

责编:苏倩怡

初审:王昱

复审:蒲若茜

审核发布:苏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