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7月22日至23日,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在广州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暨南大学联办,《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和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承办。
(论坛现场)
开幕式前,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主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金南表示,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举办,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他强调,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任务,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上取得新突破。
洪岸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近年来,暨南大学环境学科实现快速发展,环境科学/生态学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5‰,环境科学与工程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国内第11位。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由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领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计划项目,获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2.4亿元。她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专家学者们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共同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委会主编张远航院士、副主编朱利中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大气复合污染与十四五研究重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若干问题”的特邀主旨报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万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鲁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教授苏杭、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教授王伯光、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邓启红5位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
本届论坛设置了39个分会场、660个学术报告、50个墙报交流和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展,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逾千名青年科学家围绕大气污染与控制、水污染与控制、土壤污染物与控制等主题领域,全方位跟踪前沿生态环境技术新趋势新进展、交流学术观点、探讨热点问题,努力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供稿:环境与气候研究院
文:周柳艺
校对:董萍
责编:杜明灿
初审:耿雪松
复审:王伯光
审核发布:苏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