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创新”第十八季开赛:探寻治病救人的奇药妙方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10月12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赢在创新”暨南大学创新大赛第十八季第一期(生物医药专场)比赛在石牌校区举行。7支进入正赛的队伍现场角逐,从产品、市场、应用前景等方面生动展示了一批生物医药的相关成果。多位专家评委为参赛选手“把脉问诊”。最终评选出1项最佳项目奖、1项最受欢迎奖和2项优秀项目奖。

获得“最受欢迎奖”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吴琪琪团队,通过制备人源重组ECM结构蛋白口腔双层膜,以rhFN、rhCOL 和hPDLSCs 作为产品的有效成分,修复牙龈,促进牙槽骨再生。项目团队所在实验室拥有产品核心功效成分的专利权,计划与云南白药合作生产产品,面向医疗机构销售。评委建议项目后续可增加相关临床试验环节,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争取将产品申请作为二类医疗器械销售。

药学院杜佳蕊团队斩获“最佳项目奖”。他们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重要靶点——RhlR,建立其多维筛选模型,为发现RhlR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提供支持。该项目利用RhlR抑制剂数据库,基于构效关系建立了多维筛选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虚拟筛选和活性验证,同时建立开放式智能批处理平台。项目创新性得到评委高度认可。

(项目展示)

获得“优秀项目奖”的中医学院张婕团队,通过薄膜分散法成功制备了以ASP8为骨靶向分子修饰的纳米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可包裹药物SophoraflavanoneG,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系统具有高骨靶向性、高安全性、高疗效等优势,并拥有知识产权,为骨质疏松/骨折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前期基础。现场有同学提问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有何临床表现。张婕表示,对于年龄较大的群体,如出现乏力、背痛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钟金凤团队获得“优秀项目奖”。他们在术中成像领域引入光热成像技术,通过“生物信号——热信号——图像信号”的两步信号转化,并利用热成像仪接收热辐射,实现肿瘤边界的可视化,为精准切除肿瘤提供依据。该项目的 “视界成像”方案具有成像实时、精准可调节、使用便捷、安全无害等特点,有望成为临床上肿瘤手术的新工具。评委指出项目后续可进一步深挖诊疗一体化研究,提升实用性。

供稿单位:教务处

图文:邓启东

校对:谢然

责编:李梅

初审:孙建莉

复审:张小欣

审核发布:苏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