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学子魏子贤:从“暨南之星”到“马可尼学会保罗·巴兰青年学者奖”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讯 “2023年马可尼学会青年学者奖”(2023 Paul Baran Young Scholars)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揭晓,暨南大学校友、2016年暨南之星、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光电工程系2017届毕业生魏子贤获得该奖,以表彰其在光接入系统与网络方面的贡献。

魏子贤的研究重点是提高下一代光接入网络的性能以及光子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典型主题的发展。在暨南大学求学期间,从大三开始,他采用了一些高调制带宽的微纳发光器件并将其应用到光无线接入系统,尤其是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中具有巨大潜力的器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微型发光二极管 (micro-LED)。2017年至2020年间,魏子贤及其课题组的成员们,设计的器件及其各种面向应用的光无线系统已达到领先水平。 2020年以来,他在其博士课题中参与了采用相干技术进一步升级下一代光无源网络(PON)容量与性能的工程项目,同时研究了具有更复杂拓扑的光接入网络的动态行为。

“作为一个工程学科出身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大部分工作能带来造福许多人的商业产品。目前我绝大多数研究是与一些信息和电信公司合作进行的。我的大部分灵感来自产业界,我也很高兴我的技术将被很多人广泛使用。”魏子贤说。

在马可尼学会访谈中,关于自己成长与对“数字包容”的想法时候,他提到:“即使在我这一代,仍然有很多人受限于自己的视野,无法在生活中做出合理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我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但在过去二十年,得益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我在内的这一代人中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开始能够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我一开始做这些工作没想太多,就是凭借着对工程技术的热情。 然而,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开始思考自己工作的人文本质,以及数字技术给很多人带来的平等机会。 科学技术从人中来,被人发明与发现,最终又一定会回到人中去,这是我对“数字包容”的初步理解。两年前,我偶然了解到马可尼学会,他们的宗旨和使命与我的追求不谋而合。我了解到世界上有一群人和我一样正在为实现数字包容性与不平等而努力,这肯定会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下去。”

马可尼学会保罗·巴兰青年学者奖自2007年设立以来,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评选1到4人不等。本年度共三人获奖,另外两位获奖者分别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魏子贤是第一位获得马可尼学会保罗·巴兰青年学者奖的暨南校友,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之外,暨南大学是第五所拥有本科毕业校友获得马可尼学会保罗·巴兰青年学者奖的大学。

图1: 魏子贤个人照

图2: 马可尼学会理事会与魏子贤的颁奖合照。

(左起: Joseph K. Kakande,Dennis Roberson,魏子贤,Andrea Goldsmith以及John Janowiak)

魏子贤个人简介:

魏子贤是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博士研究生,师从加拿大双院院士大卫·普兰特(Prof. David Plant)开展光通信的研究。他是暨南大学光电工程系2017届本科毕业生(班主任卢惠辉老师),清华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为表彰他在学业与学术的成绩与贡献,本科跟硕士阶段,他分别被授予了以下奖项,包括15年学术之星,16年暨南之星,17年暨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与优秀毕业生,18年清华大学国家奖学金,20年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与优秀毕业生。博士阶段他被授予了包括2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奖学金,与SPIE光学与光子学奖,23年中国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自费留学奖学金,IEEE Photonics Society国际研究生奖,与青矜奖等多个奖项。

马可尼学会简介:

由吉奥亚·马可尼·布拉(Gioia Marconi Braga)为纪念其父亲,“无线电之父”、意大利发明家、19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而于1974年创立。马可尼协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通过授权跨部门的变革推动者来推进数字公平社区。协会设想了一个人人都能通过互联互通创造机会的世界,并鼓励、激励和联系那些为数字包容性世界服务的未来技术的个人。

马可尼学会保罗·巴兰青年学者奖简介:

马可尼学会保罗·巴兰青年学者奖旨在表彰世界上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领域最具创新精神的,表现出非凡技术、创造力和前景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该奖项通常颁发给年龄在27岁或以下的研究人员,以纪念古列尔莫·马可尼首次成功进行无线传输时的年龄。

参考:

https://marconisociety.org/magazine/the-visionaries-shaping-our-digital-world/

图像与文字中采访的内容来源于马可尼学会,授权暨南大学可用。

供稿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

文/图:魏子贤

校对:刘鑫森

责编:李梅

初审:曾庆慧

复审:厉明

终审:黄睿